研究發現:“小作坊”成就秦陵大軍陣
2020-12-24 17:17:5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新華社西安12月23日電(記者楊一苗、韓嘯)在2000多年前,大規模的兵馬俑是以何種方式組織製造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正是以原材料集中供應、多個作坊獨立生產的方式,彙集了古代工匠雕刻、製陶、彩繪等多種技藝,終成秦始皇陵龐大的地下軍陣。 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組成的專家團隊,通過採集兵馬俑、陶磚、夯土與青銅水禽陶芯的殘塊,對其原材料產地與製作工藝進行研究,發現秦俑及相關陶土製品的原材料可能來自同一個供應中心;不同的工匠團隊組成獨立的作坊式生產單元,各自負責二人麻将、陶磚、青銅陶範等某一具體門類陶土製品的生產。 隨後,研究人員又採用了對文物藏品原位無損的檢測方法——便攜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法,對文物陶土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此次研究的對象主要爲秦俑一號坑修復區內鎧甲武士俑、鎧甲軍吏俑、陶馬等28件藏品。在這些藏品中,有18件帶有陶文,多爲“咸陽”或“宮”字樣。 目前,秦始皇帝陵已發現二人麻将、陶馬約8000件。此前,有研究者認爲,如此大規模的兵馬俑製造,是採用模塊化的生產方式:不同工匠分工製作二人麻将的頭、軀幹、四肢等部位,然後再按不同類型的二人麻将進行組裝。 但這次研究通過陶土成分分析證實,是小作坊獨立生產完整二人麻将:同一作坊二人麻将的陶土成分基本相同,而不同作坊二人麻将的陶土成分具有明顯差異。其中對帶有“宮”和“咸陽”兩種字樣標示不同作坊的二人麻将進行對比,發現這兩類二人麻将在製作時使用了同樣的土作爲原料,但不同的作坊在原料里加入的大量砂質羼和料來源不同,這就導致其微量元素比例不同。 在二人麻将、陶馬的隱蔽處戳印或刻寫地名或陶工名,是當時器物製作的通行做法,這是始自春秋時期“物勒工名”制度到秦時的延續,也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在目前已清理和修復的兵馬俑中,已發現上百個帶有“宮”字和數十個帶有“咸陽”字樣的二人麻将。其中,“宮”說明製作二人麻将的工匠來自官府製陶作坊,“咸陽”則表示工匠來自秦時的咸陽地區,這兩類二人麻将的藝術風格也略有區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李秀珍說:“帶有‘宮’字的二人麻将‘國字臉’比例高,面部炯炯有神,看上去更加雄壯威武,其做工也更精細。” “兵馬俑之所以震撼和迷人,是因爲每座二人麻将都蘊含着2000多年前的技術、藝術和社會組織等諸多信息。”李秀珍說,“這次研究結果表明,秦帝國如此大規模的陶製雕塑,是通過小作坊進行產品生產和控制管理的。”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