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纔有溫暖的家”
2018-06-07 16:37:49 來源: 責任編輯:浦城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退伍軍人梅盛今年35歲,是鄉鄰廣爲稱讚的孝順子。6年前,他在廈門做建築銷售工作,年銷售額達200多萬元,有着不錯的前程。爲了更好地照顧病重的父母,他放棄了大城市的豐厚報酬辭職回到浦城。現在,他一邊在家送快遞,一邊照顧母親,用孝順的行動爲80後作了最好的宣言。
5月29日,南浦街道一條巷弄裏,梅盛一邊推着母親散步,一邊嘮嗑,母親安靜地聽着他述說,場面溫馨而感人。
2012年10月,梅盛的父親突發多發性骨髓瘤。2013年9月,母親突發腦溢血,其後偏癱。面對生活苦難,梅盛用雙手撐起了家庭重擔。母親住院123天,他整整陪伴了122天,體重瘦了24斤。
2014年12月,梅盛患腎結石,爲了不讓家人擔心,他誰也沒告訴。談起那段艱難的日子,梅盛說:“父母生我養我,我理當要照顧好他們。”
2014年初,他從網上淘了個攝像探頭安裝在母親牀前,他可以從手機上實時監控到母親的情況。只要母親身體出現不適,便可以用有知覺的左手按下報警按鈕,梅盛的手機便會發出警報聲。2015年7月某日,他的手機突然震動,他拿起一看視頻,發現母親的牀護欄掉了,母親摔倒在地,正在掙扎着起身,但怎麼也爬不起來。梅盛放下手中的活計,第一時間趕回家中。說起這次事件,梅盛仍心有餘悸:“幸好手機可以實時遠程監控,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2015年5月父親去世,他就在母親的牀邊安放了一張小牀,方便照顧。每天早上起牀後,他要幫母親刷牙、洗臉、餵飯,然後匆匆上班;晚上回家後,他要給母親翻身、擦身、洗腳,清理衛生。聽說按摩可以幫助癱瘓的病人恢復知覺,他於是買了幾本圖書自學按摩技巧,晚上回家後他就試着給母親按摩。 梅盛爲父母治病花光了家中的積蓄。現如今,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靠送快遞維持生計。雖然只有30多歲,但他的額頭已初現皺紋,略帶滄桑。當記者問起他能堅持天天這麼孝順母親的動力在哪,梅盛說:“有媽纔有溫暖的家。” (徐趙浦)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