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種糧每畝增收百餘斤
2015-10-27 15:20:08 來源:浦城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黃貴清的直播種糧喜獲豐收收穀子 又到秋收時節,放眼望去,是一片茫茫金色,往近處看,來回穿梭的收割機與散落分佈的農忙身影,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處處洋溢着農民豐收的喜悅。 家住永興鎮庵後村的村民黃貴清,今年47歲,種有106畝水稻,不僅是村裏的種糧大戶,還是遠近聞名的農民技術員。黃貴清告訴記者,他的稻田大部分是山壠田和冷水田,不適合機械化耕作。每到種秧時節,找人出工很困難,有一次他把秧拔到田裏放了3天,人還沒找到,急得他徹夜難眠。爲了解決困擾多年的農忙時節僱人問題,他絞盡腦汁,想了許多辦法,最終從相關農業書本上瞭解到,山壠田、冷水田可以直接往水田裏撒稻種,能夠省去育秧、拔秧、分秧、插秧等工序。於是他專門用3畝山壠田開始試驗,試驗獲得成功後,第二年便推廣到15畝,現在他的稻田全部採用直播稻種方式,而且比之先前的傳統水稻種植,每畝增產50~100公斤,預計今年可收穫稻穀10餘萬斤,產值在20萬左右。 黃貴清還告訴記者,每畝水田可直播1公斤稻種,因爲採用直播稻種,長大後的水稻植株之間較緊密,人不好到田裏除草,因此到稻種下田20天左右,必須提前做好稻田的除草工作。且除草還要講究方法,一是要選在晴天天氣,雨天被水一衝,農藥便流失了;二是藥量要用足,不能像原先秧田裏那樣用一點;三是使用不同除草劑,一般要用到三種以上的除草劑纔有效果。 除草過後,接踵而來的是病蟲害防治。傳統水稻種植一般治蟲多達七八次,而黃貴清的稻田防治病蟲害最多隻要4次。黃貴清說,水稻病蟲害防治除了要防止的早外,還要防治的巧。這個“巧”就巧在合理配藥與施藥上,有的農民認爲把噴霧器的霧頭去掉,用直杆比較方便,還能用足藥量,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不僅沒什麼效果,而且還浪費農藥。 “我現在種的106畝稻田,除了請人開收割機收稻穀外,沒有請過任何人。”黃貴清告訴記者,種田除了要勤勞外,還需要對整個種田過程做出合理安排。他的做法是分批次進行日常管理,每批在8到10畝,這樣有規劃、按步驟的做下去,一個人便能把稻田管理好。 走進黃貴清的稻田,記者觀察到,他種出的水稻不僅植株大,稻穗也長,單支最多能有580粒稻穀,經過測算,平均畝產都在700公斤幹谷以上。作爲村裏的農技員,他很樂意和其他村民分享自己的種田技巧,目前已帶動附近十餘戶農民採用直播種糧。 (葉永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