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抗戰勝利紀念大會講話顯示多重深意
2015-09-04 16:14: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吳楊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歷史 經歷了戰爭的人們,更加懂得和平的寶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就是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歷史是面鏡子,反映過去,折射未來。愛好和平的人士回顧關於戰爭的歷史,是爲了從戰爭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 二戰的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軍隊和民衆傷亡超過1億人,其中中國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蘇聯死亡人數超過2700萬。 如今重申銘記歷史,並非宣揚仇恨,而是不容歷史被否認、歪曲、篡改,防止軍國主義復活,維護來之不易的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說,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銘記70多年前的慘痛教訓,才能以史爲鑑、面向未來。 世界安全 中國人民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分析人士說,中國抗戰爲恢復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世界幫助中國抗戰也築就了安全保障,生動體現了中國的世界安全觀。 習近平2014年出席亞信峯會時提出了“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這個安全觀同樣適合於世界。 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綜合,就是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可持續,就是要發展和安全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 專家表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是中國的世界安全觀的四大戰略維度,共建、共享、共贏則是這一安全觀的三個戰略支點。 世界歷史與政治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說,在性質上,這一安全觀實際上是對冷戰思維殘存的否定與排除。 國際秩序 中國新一代領導集體上任後,習近平2013年3月訪問俄羅斯時首次提出,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 在3日的講話中,習近平再次強調,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爲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70年前,中國直接參與設計建立了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中國當然不會去推翻當年自己親手參與建立的成果,也無意另起爐竈,再搞一套。而是會與各國一道,真正把它維護好、建設好、完善好。 中國曆來是世界和平的扞衛者,同時也是國際和地區秩序堅定的維護者、建設者和貢獻者。 爲了順應世界多極化和全球化發展大勢,中國願與各國一道,與時俱進,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加公正合理,更加符合國際大家庭尤其是戰後成長起來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願望。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強調,在此過程中,有三個基本方向應該加以堅持,一是加強國際關係的多邊化,而不是單邊主義;二是推動國際關係的法治化,而不是叢林法則;三是促進國際關係的民主化,而不是強權政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