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尊重,是個人修養很重要的內容
2014-12-08 09:09:21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鄧忠衛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高詩凡 一個懂得尊重的人,其言行舉止和穿着修飾會給人以舒適甚至尊嚴的感覺。學會尊重,是個人修養很重要的內容。 有一個故事: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王后馬麗·安託瓦內特被帶向行刑臺時不小心踩着了劊子手,她以習慣性的優雅向劊子手道了聲歉。我不知道這種高貴如何養成,竟能在生命行將結束時對生命的敵人投以如此的尊重。 還有一個故事:一對新婚夫妻剛度過甜美的新婚之夜,第二天早上新郎起牀洗漱後,新娘跟着要洗漱時,發現新郎是從半中間擠牙膏,這可不符合新娘的習慣,就責怪了新郎一句,由此引發新婚夫妻間激烈的爭執,結果連早飯沒吃就辦理了離婚手續。新婚的甜蜜竟然經不起失去尊重的一聲責怪,這樣的生活還能有幸福嗎? 在社會生活中,被尊重是每個人最起碼的心理需求。一個沒有尊重的社會必然是不和諧的社會。尊重,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是尊重存在的思想基礎。在社會交往中,在同事共事中,在親友相處中,都需要用尊重來維持和諧。 然而,現代社會生活中,由於人心浮躁,尊重成爲一種渴望,許多人已不知何爲尊重。且不說本身就毫無尊重理念的人,很多人是有尊重之心,卻行了不尊重之事。南平市區街頭一個真實的場景:一個頭發花白、面容清瘦、年近70的老婦在街頭擺攤擦皮鞋,一個年齡約30歲左右的小夥子一屁股在攤前的背椅坐下,脫下皮鞋,右腳順勢一擡架起二郎腿,同時掏出手機撥通一個號碼,就旁若無人大聲嚷道:“×總,剛纔說的那筆款沒問題,不就是50萬嘛,明天就打過去。”電話裏又好一陣炫富,期間那隻懸着的腳差點就蹭到老婦人的臉上,擦完鞋小夥子掏出一張10元票往老婦人手上一遞大聲地說:“不要找了!”一擡屁股揚長而去,老婦人拿着錢欲言又止,眼裏卻滿含着卑屈。小夥子或許有惻隱之心,有意給老婦人多付擦鞋費,然而他的作態卻嚴重傷害了老婦人的自尊。此類事在現今社會普遍存在。古人孝道有不予慍色之說,即孝敬父母不僅是贍養一事,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和顏悅色,而不能動不動就給臉色,這其實就是要求從內心發出尊重。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消息,中國志願者在非洲一個國家幫助發放救援物資,見到有難民前來就主動地搬起物品送上,結果被當地的有關人員制止。當地的物資發放者把難民領到救援物資前,告訴他們,幫助把這些物品搬到指定的地方可以獲得相應的物品救助,難民高興地根據要求投入搬運勞動。當地有關人員告訴中國志願者,難民的勞動能力要得到尊重,不要養成他們不勞而獲的習慣。由於尊重,給人一種尊嚴和自信,這是最珍貴的。“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古話也包含着這樣的道理。 尊重,不僅是對他人,而且也是對自己,爲人應當自尊自重。前不久,九峯索橋橋頭,出現了一個漂亮姑娘擺的早點攤,引來了很多目光,我想更多的是讚賞,姑娘那燦爛的笑臉和熱情的話語充滿自信、自尊,讓人不禁報以尊敬的目光。自食其力,勞動光榮,就應該大大方方。 學會尊重,是每個人的必修課。現在,各行各業尤其是窗口行業,都會組織禮儀學習,但禮儀學的只是形態與語言,要謙恭有禮,關鍵在內心。因此,學會尊重,就個人而言應該加強修養,既要從傳統的文化中吸取營養,也要從現代的先進文化中吸收先進的理念,就社會而言,應該着力培養公民正確的價值觀,着力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大力宣揚和傳播正能量。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